2025年5月2日,对于美国游戏公司 Epic Games 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利于 Epic 的最终裁决,标志着 Epic 与苹果公司(Apple)围绕 App Store 支付政策和生态控制权展开的漫长法律大战迎来关键胜利。这一胜诉不仅在法律层面具有重要意义,也预示着封闭移动生态正向更开放公平的方向迈出一步。
Epic Games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因开发虚幻游戏引擎(Unreal Engine)和热门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而成为全球知名的互动娱乐公司。公司创始人兼CEO Tim Sweeney 是游戏业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位崇尚开放平台理念的技术领袖。他长期以来对巨头平台高额分成和封闭生态持批判态度,曾直言希望“让世界看到苹果对 iOS 软件拥有完全的控制”。在他看来,苹果利用这种控制权来限制竞争、向开发者征收30%的高额“应用税”,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扼杀创新。Sweeney 坚信开发者应有“与用户直接做生意的基本权利”,“开放的数字生态”才能带来更健康的产业未来。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Epic 于2018年推出自家的 Epic Games Store,主动将平台抽成从行业惯例30%下调至12%,以此向业界证明数字发行渠道完全可以用更低费用运作。Sweeney 的最终目标很明确:促使整个数字生态走向开放,让应用开发者不再受制于少数巨头的垄断控制。“如果能绕开苹果和谷歌30%的分成,将节省下的成本让利给玩家,那么整个生态将出现真正的价格竞争”。带着这样的信念,Epic 开始将矛头直接对准行业内抽成最高、控制最严的苹果 App Store。2020年,Sweeney 决定发起代号“Project Liberty”的行动——一次精心策划的对抗,旨在撬动苹果封闭的应用生态壁垒。
2020年8月13日,Epic Games 措施果断地执行了 Project Liberty 计划。在未提前告知苹果的情况下,Epic 悄然向当红手游《堡垒之夜》的iOS版本推送了一段隐藏代码。这一变更解锁了游戏内直接向 Epic 支付的选项,让玩家可以绕过苹果的 App Store 支付系统购买游戏代币。不仅如此,Epic 还大方宣布:选择直接支付的用户可享受约两成的价格折扣,这等于公开向玩家揭示——苹果的30%抽成正抬高着数字商品价格。
苹果方面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仅仅几个小时内,苹果即以违反应用商店规定为由,将《堡垒之夜》从 App Store 下架,并终止了 Epic 的开发者账号。几乎同时,谷歌也从其应用商店下架了《堡垒之夜》的安卓版。Epic 早有准备,当天就在加州北区联邦法院分别对苹果和谷歌提起诉讼,指控两大平台滥用垄断地位、实施不公平的高额抽成和限制竞争的封闭措施。
与法律行动同步展开的还有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就在诉讼提交当日,Epic 公布了一支名为“1980Fortnite”的讽刺视频广告,以自家游戏角色重现苹果1984年名作广告的场景。昔日苹果曾以反抗垄断IBM自居,如今 Epic 却将苹果比作压迫者加以调侃。这支病毒视频和#FreeFortnite 标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一时间苹果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Epic 巧妙地将这场合同纠纷包装为争取自由和公平的正义之战,试图号召开发者和消费者站到自己一边。
然而现实很快证明,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非凭借一次营销奇袭就能取胜的闪电战。在诉讼初期的临时禁令阶段,联邦法官伊冯·冈萨雷斯·罗杰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对双方都做出了一定限制:苹果不得封禁 Epic 的虚幻引擎相关开发者账户(以免殃及众多第三方开发者),但《堡垒之夜》游戏本身被允许继续下架,Epic 因自酿苦果而暂不得强制恢复。这一Solomonic式(所罗门式)的平衡决定预示了此案的复杂性——法院既注意到苹果过度措施可能带来的垄断伤害,也认定Epic违规在先、其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
经过数月的证据开示和庭前准备,这场行业瞩目的官司于2021年5月在加州奥克兰正式开庭审理。Epic 和苹果都在法庭上陈述了各自的逻辑。Epic 一方由前美国司法部反垄断主管出身的 Christine Varney 领衔,她形容苹果通过一块块“砖头”构筑起了一个围墙花园,将iOS生态牢牢封闭以向开发者收取高额过路费。Epic 强调苹果强制所有 iPhone 软件只能通过App Store发布,并强制使用其内购支付系统抽成,这两项“角石”规则让苹果得以从10亿部设备的庞大市场中抽取暴利。苹果则由著名律所Gibson Dunn的律师出阵,反驳称正是 App Store 严格的审核与规则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和隐私,营造了让用户“放心掏腰包”的信任环境,从而成就了当前繁荣的应用生态。苹果律师进一步指出,Epic 明知规则却蓄意违规,只是想在未承担相应投入的情况下“搭便车”享受苹果平台的好处。
为期三周的审理汇集了大量证言和商业机密文件。最终,法官罗杰斯在当年9月做出初审判决:Epic 在10项针对苹果的指控中败诉了9项,唯有关于“反引导(Anti-steering)”条款的指控胜诉。法院认定,苹果禁止应用内提供其它支付方式链接的做法有“不正当限制竞争”之嫌,违反了加州的不正当竞争法(UCL)。罗杰斯法官据此发布永久禁令,要求苹果不得再禁止开发者在App内“告知用户有其他支付选项”或提供相关链接。这意味着苹果必须放松其长期以来的支付系统封锁,允许应用开发者将用户引导至App外完成购买。
除了这一项重要的禁令,其他关键问题苹果均赢得胜利。法院支持了苹果关于市场界定的观点,认为相关市场应视为所有移动游戏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苹果虽然占有约55%的份额且利润率“异常之高”,但与谷歌安卓形成双寡头,并非独占。因此苹果在该市场不构成非法垄断,Epic 无法证明苹果对iOS生态的控制达到了反垄断法所界定的垄断程度。罗杰斯法官甚至赞同苹果关于安全和质量管控具有合理性的主张,指出苹果有权对其知识产权(如App Store分发渠道)收取一定费用。她评论称,苹果对应用商店的诸多改进往往仅在被诉讼压力下才出现,30%的抽成比例“可能并无正当依据”但鉴于缺乏竞争比较,法院无法认定其违法。最终,法官裁定 Epic 违约在先,需要向苹果赔偿截至判决日绕过支付所欠的佣金约365万美元(即绕过苹果支付所得营收的30%)。同时,苹果有权继续封禁《堡垒之夜》及相关Epic账号——至少在不违反禁令的前提下,这是Epic因违规付出的代价。
这一初审结果可以说是“九败一胜”:苹果成功捍卫了其App Store模式的合法性,Epic 则争取到了反引导禁令这一突破口。双方都不完全满意,遂双双提起上诉。2023年4月,负责审理此案的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维持了大部分原判结果:包括认定苹果不构成垄断、驳回Epic绝大部分诉求,以及维持那项针对苹果的全国范围反引导禁令。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一致同意罗杰斯法官在核心事实和法律分析上的结论。唯一修改的是要求下级法院重新审视苹果需向Epic赔偿的部分诉讼费用,但这并不影响主要结果。上诉维持后,苹果依然被要求开放App内外部支付提示,但在上诉期间该命令被暂缓执行。
不甘心的双方随后向美国最高法院递交了诉状,请求就各自不满的部分推翻判决。苹果主张一名联邦法官基于加州州法就对全国开发者发布永久禁令,逾越了联邦法院权限,违反了联邦宪法中的联邦制原则。Epic 则希望最高法院重新审视联邦反垄断法对数字平台的适用门槛。然而最高法院最终并未同意重新介入此案。2024年1月,最高法院拒绝受理苹果和 Epic 提出的上诉申请,维持了第九巡回法院的判决。这意味着:苹果需遵守反引导禁令,开放其App Store生态中的部分规则;而Epic在联邦反垄断层面的主张则告一段落。经过两年多司法博弈,Epic 在法律上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一条加州地方法赋予的行为禁令上,苹果商业模式的根基则暂未被撼动。
尽管在反垄断大战中仅小胜一局,Epic Games始终坚称此举是为了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而战。Tim Sweeney 多次公开阐述其诉求:开放生态、自由竞争、合理分成。具体来说,Epic 希望监管部门和司法能够迫使苹果开放 iOS 平台,让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或直接下载等方式获取软件,而非被强制锁定在App Store单一路径。与此同时,苹果向开发者征收的佣金比例也应大幅下调,至少要恢复到合理水平。Epic 在诉讼中引用了自身运营游戏平台的经验,指出数字内容分发的合理成本可能不到营收的十分之一,苹果拿走近三成抽成属于明显的暴利行为。
更重要的是,Epic 将此战提升到了反垄断与反垄断豁免的价值观层面。Sweeney 等人认为,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理应像个人电脑一样具备开放属性,允许用户自由安装软件、允许开发者自由选择支付渠道。如果任由苹果封闭其生态并抽取高额过路费,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因为开发者往往会因抽成提高售价或限制功能),更会打击中小开发者的创新动力,巩固寡头垄断格局。Epic 自身虽然是大公司,但它联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应用厂商共同发声:包括音乐流媒体巨头 Spotify、约会应用公司 Match Group、小型智能硬件厂商 Tile 等等。这些公司于2020年结成“应用公平联盟”(Coalition for App Fairness),公开指责苹果30%的分成不合理、iOS 平台缺乏竞争选择、以及苹果利用平台优势偏袒自家服务等。联盟宣言呼吁维护开发者“建立应用并直接服务用户的权利”,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应用生态。可以说,Epic 背后站着相当一部分产业力量,他们共同要求改变现状、打破苹果和谷歌对移动应用分发的垄断。
面对Epic的步步紧逼,苹果方面始终坚持自己的基本立场:封闭以保障安全,抽成以回馈生态。首先在平台控制权上,苹果强调其严格的审核和封闭的分发渠道是出于对用户体验、安全与隐私的考虑。苹果在回应监管询问时多次指出,如果允许自由 sideload(自行下载安装)或第三方商店进入iPhone,将给用户带来恶意软件、隐私泄露等严重风险。封闭的App Store体系让苹果得以对上线应用实施统一的内容质量和安全标准,从而保护了数以亿计用户的利益。这一点在不少普通消费者中也有市场——很多人选择苹果设备部分原因正是信任其生态的安全。在苹果看来,Epic等公司将自身商业利益包装成“用户自由”的口号,但放开管制可能最终损害的是广大用户的安全和体验。
其次在收费政策上,苹果始终辩称30%的佣金有其合理性。苹果的高管曾公开表示,这一比例反映了 App Store 为开发者提供的巨大价值,包括全球分发渠道、开发工具、营销支持、以及支付和客服体系等。苹果认为,其投入与运营使开发者得以接触庞大的付费用户群,这是30%“平台服务费”的由来,也是行业多年来的普遍标准。事实上,不只苹果,游戏主机平台(索尼PlayStation、微软Xbox等)也长期对数字游戏销售收取30%分成。因此苹果强调自己并非“贪得无厌的例外”,而是数字分发市场的常态参与者。
针对垄断指责,苹果的策略是否认相关市场被其独占。苹果一再向法院和公众强调,Epic所参与的游戏交易市场涵盖多个平台,iOS只是其中之一。用户和开发者可以选择安卓设备(谷歌 Play商店抽成同为30%但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和侧载)、游戏主机、PC等平台。苹果声称,在更广泛的竞争环境下,它并没有垄断地位,相反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例如,《堡垒之夜》在iOS下架后,用户仍可在安卓设备或其他平台玩到,这说明苹果并非不可替代。
最后,苹果也通过实际行动来减缓外界的批评声浪。在诉讼和监管压力下,苹果于2021年起对App Store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最显著的是推出“小型开发者计划”,将年收入不足100万美元的开发者佣金费率下调至15%。据苹果介绍,此举覆盖了绝大多数在App Store上赚钱的开发者。此外,苹果逐步允许部分“阅读类”应用(如音乐、视频流媒体)加入外部链接,引导用户购买订阅;在少数国家(如韩国)的新法规下,苹果开始试行让应用使用第三方支付,但同时仍索取一定比例佣金(约26%,略低于30%)。苹果的逻辑是,在保障平台利益的前提下作出有限让步,以证明自己并非不顾开发者利益。但在Epic等强硬派看来,这些改变力度远远不够,更像是缓兵之计。Epic 尤其无法接受苹果对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应用仍征收近乎原额的“替代佣金”,认为这是变相绕过法院禁令、继续扼杀竞争。
Epic 与苹果之争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它并非只是两家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更折射出移动生态中平台、开发者、用户和监管多方力量的博弈。在广大中小开发者眼中,苹果App Store 曾经是他们触达全球用户的福地,但随着生态发展,其高昂的抽成和严苛的规则也日益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许多小型开发者对Epic的挑战行为表示支持,期望能借此促使苹果降低分成、放宽限制。一些开发者在匿名场合抱怨,30%的佣金几乎抹去了他们的利润,苹果的审核流程和规则朝令夕改且缺乏申诉渠道,使他们有时有“店大欺客”之感。
但也有开发者对完全开放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一旦iOS像安卓那样允许任意来源的App,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盗版、恶意软件和低质应用的泛滥,将损害用户信任,最终还是令守规矩的开发者利益受损。另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内容提供商(例如Netflix、Spotify)在苹果体系下也找到了应对之道:绕开苹果IAP而选择在App外购置订阅,虽然体验稍有不便但可避免分成。对于这些公司而言,Epic激进的做法有风险引来苹果更强硬的反制,因而它们更倾向通过游说和谈判渐进促变,而非玉石俱焚式的诉讼。
消费者方面,Epic最初试图争取玩家支持,在游戏内直接支付选项中向用户让利约20%,公开指出这是苹果“税”造成的价差。不少《堡垒之夜》玩家对此举叫好,认为苹果收取的30%分成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在《堡垒之夜》被封禁后,一些玩家也对苹果表示不满,抱怨自己无法在iPhone上玩到喜欢的游戏。另一方面,也有苹果用户认可苹果的封闭策略,认为开放侧载会破坏iOS优良的安全环境。一些果粉支持苹果从严治理App生态,质疑Epic想绕过苹果收费只是为了多赚钱,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少实惠。总体来看,消费者群体的意见并不统一,但Epic通过让利和舆论营销,至少在年轻游戏玩家群体中赢得了一定同情。
监管机构和立法者则把这场官司视作大型科技平台竞争政策的典型案例。美国国会近年多次就苹果、谷歌的应用商店政策举行听证,讨论是否需要出台《开放应用市场法》等新法,禁止巨头利用垄断地位自我优待、强制抽成等行为。欧盟更是在2022年通过《数字市场法》(DMA),直接要求像苹果这样的“把关者”平台必须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方式进入其系统。韩国则更早在2021年就立法禁止应用商店运营者强制开发者使用特定支付渠道。可以说,全球范围内要求大型平台开放生态、降低佣金的呼声此起彼伏。Epic 与苹果之战恰逢其时地成为了各国监管行动的注脚:一方面,Epic 的胜诉为监管提供了范例和信心,证明巨头的某些政策确实可能违反竞争法规;另一方面,此案也暴露出现行反垄断法律在定义和认定数字市场垄断方面的局限,或将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
图:象征司法公正的法槌最终倾向了Epic这一边——图中法庭正义女神像与苹果和Epic Games标志同框,寓意这场关于开放与封闭的价值冲突迎来了重要裁决。(Dado Ruvic摄,路透社)
尽管Epic和苹果的上诉均被最高法院驳回,但Epic在关键的反引导禁令上取得的胜利随着法律程序的尘埃落定而具有了确定性。2025年5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定维持针对苹果的禁令,这被视作Epic的重大胜诉。根据该禁令,苹果必须允许所有应用开发者在软件内向用户提供外部购买选项的信息和链接,不能再以任何手段阻止或干涉。这看似细微的一条规则变化,实际撬动了苹果App Store多年运营模式中最坚固的一块基石。正如Epic CEO Tim Sweeney 所言,此裁决迫使苹果“不得不与其他支付服务竞争,而不再能将其屏蔽在外”,这正是Epic“一直以来的诉求”。对于开发者和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在iPhone上的应用内购将有机会享受更多元的支付选择和潜在的价格优惠。
苹果起初试图通过变通方式来应对法院命令,但这种做法被法官识破并严厉制止。2024年起,苹果曾计划向那些引导用户App外购的开发者收取27%的“补偿费”,并在应用中弹出警示窗口提醒用户“外部支付可能存在风险”,试图以此挫败开发者和用户绕过App Store的意图。Epic 随即向法院投诉苹果“公然违反法庭命令”。罗杰斯法官在2025年4月的听证和裁决中同意了Epic的指控,认定苹果的上述行为“除了妨碍竞争别无他途”。她措辞严厉地谴责苹果“将禁令当作谈判,公然藐视法院权威”,并罕见地启动了对苹果及相关高管的藐视法院(contempt)调查程序。法官在裁定书中引用内部证据指出,苹果管理层明知其行为违反禁令却依然执意为之,苹果一位财务副总裁甚至在证词中“充斥误导和谎言”。最终法院下令苹果立即停止对开发者实施任何形式的外部支付阻碍,包括不得征收27%额外佣金等。罗杰斯法官明确表示,不会再给予苹果宽限执行时间,“这是禁令,不是协商”。她还将苹果的违规行为移交美国司法部,建议启动刑事调查以示惩戒。面对司法高压,苹果方面终于表态将“遵守法院命令”。同时,长期下架的《堡垒之夜》也有望于近期重返 App Store——Epic 已表示会抓紧时间按苹果新规重新上架这款游戏,以实际行动证明开放支付选项并不会损害用户体验。
Epic 在最高法院的胜诉,对法律和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律层面,这一案例填补了传统反垄断法难以触及的灰色地带。法院虽未认定苹果垄断,但通过州法禁令纠正了苹果平台政策中的不正当要素,为日后监管数字平台提供了新思路。一位法律评论者指出,如果没有加州UCL的不正当竞争条例,联邦反垄断框架可能很难对苹果这样的“双寡头”施加任何实质约束。产业层面,Epic的胜利意味着苹果封闭多年的App Store规则被正式撕开了一道口子。短期看,App Store 的抽成模式不会立刻天翻地覆——毕竟禁令只要求允许提示外部支付,并未直接强制苹果降低30%费率。但长期而言,平台让渡出的这一自主权利将大大增强开发者的议价能力。大型开发商可以通过自有渠道收款来绕过苹果分成,中小开发者也多了一个向苹果申请改善条款的砝码。面对来自法院和监管的压力,苹果未来可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在保持用户信任与生态收益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Epic Games 与苹果的这场五年纠葛,表面上看是因一款游戏引发的商业纠纷,实则折射出数字时代关于开放与封闭、垄断与创新的根本性冲突。Epic 的胜诉并不意味着完全击败了苹果,但它象征着巨头封闭生态的藩篱开始出现裂缝。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数字市场法》等法规的实施和各国监管力度的加大,苹果和谷歌主导的移动生态正走向一个拐点:更开放的应用分发格局、更灵活的商业规则和更合理的利益分配将是大势所趋。对于广大开发者而言,Epic 的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在强权面前据理力争、联合同行发声,未必不能撼动固有的利益格局。一如当年苹果以“1984”广告象征打破垄断,如今的 Epic 也在践行类似的使命,为数字领域的公平与自由迈出一步。开放生态之路漫长而曲折,但每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都在积累力量,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
(本文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参考了 Reuters、CBS News、The Guardian 等媒体的报道和判决文件内容,特此致谢。)